山東成人高考高起點歷史--明、清
明、清(鴉片戰爭——以前)
從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起,到1840年鴉片戰爭止,是中國古代史的明清時期。這一時期,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得到進一步鞏固,封建社會進一步衰落。
明朝
1.君主專制的加強
1368年,朱元璋稱帝,建立明朝,以應天為都城。朱元璋就是明太祖。
明朝前期,君主專制空前強化。表現在:
①采取一系列措施,把全國的軍政大權集中到皇帝一個人手里:
A.在地方,廢除原地方機構,在各省設立三司,分別掌管行政、司法和軍政,都直屬中央。
B.在中央,為了加強對中央軍政大權的控制,明太祖廢除丞相
②設置特務機構,實行特務統治。錦衣衛、東廠、西廠。廠衛的設立,是明朝封建專制主義統治加強的一個重要表現。
③以“八股”取士,培養順從皇帝的奴仆。明朝沿用科舉制度選拔官吏,但有了新的規定:
A.考試只能在四書五經范圍內命題,答卷不許有個人見解。
B,答卷必須由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后股和束股八個部分組成,不得增減,所以叫“八股文”。八股取士使讀書人只知埋頭攻讀經書,不講求實際學間。他們做官后,自然就成為沒有獨立見解、順從皇帝的奴仆。
2.靖難之役
北平的燕王朱棣打出“靖難”旗號,起兵反對建文帝,史稱“靖難之役”。靖難之役以燕王的勝利宣告結束。
3.鄭和下西洋
明朝前期,國力強盛,為了加強同海外各國的聯系,明成祖派鄭和出使西洋。從1405年到1433年,鄭和先后七次航海。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
鄭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鄭和的航海比歐洲航海家的遠洋航行早半個多世紀,鄭和的第一次遠航比哥倫布遠航早八十多年。鄭和是我國和世界歷史上杰出的航海家。
4. 戚繼光抗倭
明朝中期海防松弛,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盜經常騷擾我國沿海地區。民族英雄戚繼光和他的戚家軍在驅逐倭寇的斗爭中作出貢獻。戚繼光抗倭的經過如下:
①戚繼光和戚家軍。 ②浙江抗倭。1561年,戚繼光率領軍隊,在人民的支持下,在浙江臺州一帶接連打了九次勝仗,全殲那里的倭寇。③戚繼光和俞大猷聯合抗俊。戚繼光的軍隊蕩平了浙江的倭寇后,進人福建、廣東,和另一抗倭將領俞大猷的軍隊聯合抗樓。俞大猷率水師,戚繼光率陸軍,互相配合,合力進攻,至1565年,東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肅清。
5. 明末農民戰爭
明朝末年、陜北地區連年災荒。1628年,紛紛起義。
起義經過:
A.起義軍發展迅速。起義軍在高迎祥率領下同明軍作戰。高迎樣犧牲后,起義軍的主力分成兩支,一支由李自成率領,一支由張獻忠率領。
B.農民軍提出“均田免糧”口號。李自成領導的起義軍在河南,針對土地高度集中,賦稅十分沉重的狀況,提出“均田免糧”的口號。這個口號的提出,標志著中國封建社會農民戰爭已經發展到觸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新水平。
C.建立大順政權。1641年李自成領導起義軍攻占洛陽,處死福王朱常洵。1643年攻占西安。1644年,李目成改西安為西京,足國號為大順。
D.李自成攻入北京,推翻明朝。建立大順政權后,李自成向北京進軍,沿途宣布“五年不征,一民不殺”,各地人民熱烈歡迎農民軍。1644年3月,李自成攻入北京,明崇禎皇帝吊死在煤山。腐朽的明朝統治被推翻。
E.起義的失敗。李自成率農民軍同吳三桂和清軍在山海關展開激戰。農民軍失利。清軍占領北京。從此,滿漢地主階級聯合起來,瘋狂進攻農民軍,李自成又從陜西轉移到湖北。1645年,李自成在湖北通山縣九宮山遭地主武裝的突然襲擊,壯烈犧牲,
清朝
1. 清朝的建立
明朝后期,遼東建州女真的杰出首領努爾哈赤逐步統一女真各部。在統一的過程中,他創立了八旗制度。1616年,努爾哈赤稱汗,建立政權,定都赫圖阿拉,國號金。努爾哈赤死后,皇太極繼承汗位。1636年,皇太極在盛京稱皇帝,改國號為清。皇太極就是清太宗。
2.軍機處
雍正帝增設軍機處。軍機處的設置,使皇權得到進一步加強。
3. 文字獄.
為了從思想上加強對人民的控制,抑制反清思想,清朝統治者大興文字獄,實行文化專制。康熙年間,戴名世案。文字獄造成嚴重的社會后果,一些知識分子遭到迫害,更多的人因此不敢過問政治,禁錮了人民的思想。
4.收復臺灣
16世紀時,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歐洲殖民者相繼來到東方,侵占殖民地。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侵占我國澳門。1624年荷蘭殖民者侵占我國臺灣西南海岸安平灣一帶,后來進一步侵占整個臺灣,1662年,鄭成功率部從金門出發,橫渡臺灣海峽在臺灣人民的支持下,收復臺灣。
5.多民族統一國家的鞏固
清朝初期為多民族統一國家的鞏固作出巨大貢獻,其主要表現:
①平定三藩叛亂。I673午康熙帝下令撤銷三個藩王。吳三桂首先舉旗叛亂,耿精忠、尚可喜相繼響應。經過八年的戰爭,平定了三藩叛亂。
②設置令灣府。1683年,清軍進入臺灣,鄭成功后代歸順清朝。第二年,清朝設置臺灣
府,隸屬福建省。臺灣府的設置,加強了臺灣同大陸的聯系,促進了臺灣的開發、鞏固了祖國東南海防。
③簽訂中俄《尼布楚條約》。1685年和1689年,清政府進行了有力的反擊,取得雅克薩自衛戰的勝利,迫使沙俄政府同意通過談判解決中俄兩國東段的邊界何題。1689年,經過平等協商,中俄雙方正式簽訂第一個邊界條約《尼布楚條約》。條約規定:中俄兩國以格爾必齊河、額爾古納河和外興安嶺往東至海為界擴外興安嶺似北,格爾必齊河、額爾古納河以西屬俄國;外興安嶺以南,格爾必齊河、額爾古納河以東屬中國。條約從法律上肯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的領土。
④粉碎噶爾丹的分裂活動。1690年,在沙俄支持下,噶爾丹以追擊漠北蒙古為借口,悍然進軍內蒙古。康熙帝親自帶兵迎戰。清軍在烏蘭布通打敗噶爾丹的軍隊。后來,噶爾丹又準備大舉內犯。1696年,康熙帝再次親征,清軍大敗噶爾丹于昭莫多。噶爾丹失敗后眾叛親離,不久死去。清朝控制了漠北蒙古,進而控制了天山南北。
⑤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亂。清朝前期,居住在新疆天山南路的主要是維吾爾族,信仰伊斯蘭教,清朝稱這一地區為回部。18世紀中期,維吾爾族貴族大和卓、小和卓兄弟發動叛亂,乾隆帝派兵鎮壓。
⑥加強對西藏的管轄。清入關后,五世達賴親自到北京朝見順治帝。順治帝正式賜予他“達賴喇嘛”(即大海)的封號。康熙帝時,又賜予另一個喇嘛教首領五世班禪以“班禪額爾德尼”(即大師)的封號。1727年,雍正帝設置駐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同達賴和班禪共同管理西藏。從此,中央政府對西藏的管轄大大加強。
清朝前期,我國的疆域西跨蔥嶺,西北達巴勒喀什池北岸,北接西伯利亞,東北至黑龍江以北的外興安嶺和庫頁島,.東臨太平洋,東南到臺灣及其附屬島嶼釣魚島、赤尾嶼等,南包南海諸島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網站文章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本文地址:http://www.918yyt.com/sdcrgkfxzlgqdlsdl/3055.html